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

第42章

唐诗无讳

唐诗无讳

开元年间,玄宗在宫中行乐,对高力士说:“对此良辰美景,岂可独以声伎为娱,倘时得逸才词人咏出之,可以夸耀于后。”

于是命李白入宫赋诗。

当时李白已在宁王处喝得烂醉,到了那里,“取笔抒思,略不停辍,十篇立就,更无加点。

笔迹遒利,凤峙龙拏。

律度对属,无不精绝”

(孟棨《本事诗》)。

这就是现在所见的《宫中行乐词八首》。

代宗大历元年(766),杜甫在夔州作了《洞房》等八首诗。

这些诗,各自独立成篇,但前后照应,意实相关。

虽然这两组诗的写作背景不同(李诗作于开元全盛之时,杜诗作于安史叛乱之后),宗旨不同(李诗是行乐之词,杜诗是反思之作),但由于它们体裁相同(均为五律),篇目相同(均为八首),所写内容相同(均为开元宫中情事),因此常被后人相提并论。

有趣的是:李白为取悦玄宗,以清词丽句极力描写当时行乐盛况,但后人却偏说这组诗得《国风》讽谏之体,讥刺玄宗好色而不好德,不听雅乐而听郑声,希望他能停止宴游,关心政事,与民同乐。

而杜甫这几首诗,写玄宗沉湎声色,狎近倡优,斗鸡舞马,以此作乐;即使在危机四伏、朝野不安之时,仍沉迷不悟,自以为江山可以永保,欢乐可以常在;直到叛军攻破洛阳,兵临潼关,方才如从梦中醒来,心生忧愁。

“洛阳昔陷没,胡马犯潼关。

天子初愁思,都人惨别颜”

(《洛阳》)。

一个“初”

字,将玄宗的昏聩、荒淫,极为深刻地表现出来。

诗人通过追忆长安的往事、玄宗的淫乐,寓讽刺之意,以见荒乐为丧败之源,淫荡为祸乱之本,有故国黍离之思、物是人非之感,并告诫朝中君臣,正视前车之鉴,以图善后之策。

而后来偏有人说这些诗“固无讥刺之意,以为是非具在国史,非臣子所得而私议。

至受恩先帝,没齿不忘,深思慨慕,则时有之”

(《杜诗详注》引黄生语)。

“宿昔青门里,蓬莱仗数移。

花娇迎杂树,龙喜出平池。

落日留王母,微风倚少儿。

宫中行乐秘,少有外人知”

(《宿昔》)。

这首诗前四句写玄宗游幸,后四句专写淫荡之事。

杨贵妃曾为女道士,故诗中王母即指杨妃;日将落而王母依然留在身边,正是写杨妃的专宠。

少儿为汉武帝卫皇后的姐姐,早先与人私通,生霍去病,诗中用以指杨妃姐姐秦国、虢国夫人;少儿凭倚在微风之中,正以喻杨妃姊妹的得幸。

当初玄宗与杨妃姊妹在宫中恣意淫乐,外界谁能知道?即使略有所闻,又有谁敢传说?清人吴乔说“子美只《宿昔》一篇,压倒太白《清平调词》《宫中行乐词》诸诗”

(《围炉诗话》)。

单就情思旖旎、文词俊逸而言,这首诗实不能与《清平调》相比,其长处全在揭露的大胆、讽刺的辛辣。

虽然玄宗己经去世,但作为一个君王,其“神圣贤明”

还是不容臣民置疑的。

像这样将前朝君王的荒淫,毫无顾忌、毫不掩饰地表现在诗中,在过去是罕见的,在后世更难做到。

这样的诗能在杜甫笔下出现,并非偶然。

相邻小说
暗房  厚黑学  道士下山  曹雪芹小传  白鸟之歌  龙纹战神  那多三国事件簿  西上天  轩辕剑之天之痕  人间正道是沧桑  曹雪芹传  学会飞翔  许开祯中篇小说精选  我在大清官场30年  红色权力  希腊寓言故事  强风吹拂  中外童话故事  独立韩秋  闯关东